close

先說明,我沒有去接待中心跟現場看過。
因此,所有的資訊都是從網路上取得的。
當然,會儘量附上資料的來源就是。
至於是否客觀,就看大家自己評斷了。


頤和邦001.jpg  
<圖一,摘自樂居網>
<頤和邦>坪數規劃為23及26坪,都是兩房的格局。
從上圖看得出來,周遭明顯是老舊社區,方圓300公尺內連大樓都不多
也因此,從成交價上看來,似乎跟周遭的中古大樓有一大截差距。
這和<怡華躍龍門>有相同的情形。

不過,這邊要留意的是,<萬歲新天地>僅有一筆成交記錄,且位於三樓。
不一定能反映出該棟大樓真實的市價
而圖一上方的<海悅希華>則是因為坪數較大、總價較高,沒辦法放在同一個標準上來看。

<頤和邦>附近並沒有捷運經過、未來也不會有。
最大的優勢是成熟的商圈以及步行約200公尺到中山路二段上,
有265路線可以搭一站就到台北市,離捷運西門站也僅有9站。
265是班次非常密集的公車,算是非常便利。

不過,可惜的是,以兩房的格局來說,
主力的買方應該會是小夫妻+一個年幼的小孩。
不過,最近的光復國小也有1公里之遙,低年級時可能得多費心接送。

頤和邦002.jpg  
<圖二,摘自GOOGLE>
這已經是2015年的舊街景,當時正要開始整地。
主要是看看臨路的情形,兩線道還算是寬敞。
後方則是4層樓、有頂加的公寓。
因此,想要有些許的景觀,A棟可能要6樓以上才會超越公寓的高度。

頤和邦009.jpg  
<圖三,摘自591>
這邊可以看出兩件事,
1. 開價貼近成交價:
掐頭去尾,<頤和邦>的成交高低價分別為47~54萬(見下圖)。
頤和邦010.jpg  
<圖四,整理自樂居網>
以2樓還沒去化、又應該沒有大面積的露臺來說,
開價和成交價應該僅有1成的議價空間。
在這個年代,算是非常務實的作法。

2. 誠實的銷售率:
在圖三的動態消息中有提到「建案銷售已七成以上...」
實價上有10筆成交、總戶數有17戶,考量進實價登錄有2個月的落差,
算是難得一見的銷售方式。

這也難怪之前的房仲廣告會打「先誠實、再成交」。
在這行,尤其是代銷、新建案這部分,實話真的不多。

3.異常突出的外觀:
跟圖五一起看好了,可以發現突出的部分是書房。
也由於刻意設計的並非方正的輪廓,使得各個空間的採光都應該不錯。

此外,在成交價的部分,有些許戶別是含裝潢的。
因此,考量進每坪約3~5萬的裝潢設計費,跟隔壁的<新板微風+>比,或許也有些優勢在。


頤和邦003.jpg  
<圖五,摘自蘋果日報>
同樣是開門見灶的格局,不過,以兩房來說,真的別太在意這件事。
再來利用吧台作為餐桌,有效的利用了每一寸空間。

不稱「次臥」而稱為「書房」,顯然建商也認為這個空間過於狹窄。
不過,從另一份591的家配圖看來,同一個空間是標「BEDROOM」。
且實品屋也是有擺床鋪,看來雖小但還勉強可用。

頤和邦008.jpg  
<圖五,摘自樂居網>
再來看一下,兩房+車位的受歡迎程度如何?
本案共計有17戶+5車,從上圖可知,已銷售10戶+1車。
沒錯,正當房屋銷售率幾乎達6成時,車位銷售率僅2成。
而且這還不是在捷運附近的建案。

因此,不論是先前看的<怡華躍龍門>、<星晴>,兩房+車位都不是熱門的選項。
這也可以給建商在規畫時作為參考。

最後,有個不常見的名詞叫做「得房率」。(點我看得房率概念)
得房率是「主建物÷(主建物+附屬建物+公設)」,
而我們常用的公設比是「公設÷(主建物+附屬建物+公設)」
因此,得房率高會比較好、公設比低會比較好。但他們的加總並不會是100%。

關鍵在於「附屬建物」的影響。

有些低公設的建案,其實是靠著加大無用的雨遮來降低公設比。
此時,用得房率來換算的話,更能反映出室內空間的比例是多少。

本案的得房率(主建物÷總坪數)居然小於50%,算是非常可惜的地方。

和邦建設  
<圖六,摘自FACEBOOK>
建商歷史推案。

以曾有歷史推案的建商來說,好處有二,
(1) 不是一案建商,商譽比較有保障
(2) 可藉便參訪歷史建案、或上網查詢評價。評價不需要完美,但有時可以看得出來態度

找不太到其他記錄,本案很有可能是該公司的首案。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usan1208 的頭像
    liusan1208

    向太陽揮揮手

    liusan12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