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是去年下筆的思緒。
由於換公司了,最近想說,把當初寫的東西給整理一下,
為自己的過去作個記錄。
所以,其實去年部落格停擺的最主要原因是換了個地方:)
003.jpg  
原文連結(如果原文連結失效,可下載圖片)
這篇文章的論點很妙,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,但其實一直在矛盾之間飄忽。

#買房到底是置產還是投資?
「如果不賣,他就永遠享受不到擁有金錢的唯一好處。」
「他們問我知不知道高雄房價幾乎不會漲,我說買房是用來住的,沒考慮漲跌」

從第一句話他提醒朋友的話看起來,作者似乎認為是投資,因為認定了房子終歸要獲利了結;
假使終其一生都在一棟房子裡度過,是享受不到增值的好處。
然而第二句他跟鄰居說的話看起來,作者似乎又覺得房價漲跌無所謂,因為是要自住的。
再來是第三句話,「後來我又被外調,並曾在海外不止一處置產,卻從未再動過台北買房的念頭」
顯見「漲跌」真的無所謂嗎?沒有,漲跌非常有所謂,不然,作者當初就會咬牙買下台北的房子。
那為什麼沒買?而是認為台北的房子「沒有投資價值」。

#投資價值該看國際還是本土盤
「紐約,倫敦等國際大城房價高,是因為來自全世界各地人們湧入,高需求自然形成高房價」
「只要全台灣人繼續前仆後繼想成為天龍國一員...繼續覺得熟悉方便比居住品質更重要,那麼,台北房價就會繼續貴下去。」

倫敦市中心的小套房,要價400多萬台幣一坪。紐約也不惶多讓。
然而,最大城市的房價幾乎一定會是該國最貴的,也沒有疑問。
至於,需求是來自國內還是國外,很重要嗎?來自國外的就比較高尚、來自國內的就比較落伍嗎?
以供需來說,還是要看本土盤比較有意義;畢竟國際局勢丕變,是一個國家自己不能完全掌控的。
以台灣這幾年興起的海外置產風潮來說,有絕大多數是看上了東南亞當地的外資湧入。
然而,外資湧入能持續多久?當地的人薪資是否能負荷?都是很大的問題。

#北京有比較好
我對中國的房市不熟悉,所以剛剛還去找了一下網路資料。
但似乎沒有很統整性的歷年分析。不過,從片面的資料可以看出來,儘管北京的ROI應該是有好一點,但似乎也沒好到4%以上;
從「國際盤」這點來看,應該也不會比台北好。
因此,從標題和內文來看,這只是一個得利者的勝利宣言而已。
當然,除非作者在置產的那段時間,投資局勢和近年不同,當然就另當別論了。

#高房價低租金誰得利
「台北的高房價是「階級」和「封閉」兩種意識相互作用下的產物,只靠政府打房和它抗衡...鈔票放在口袋比較好用,而且如仍有居住需要,還是可以繼續租房子住。」
台北的住宅租金毛報酬大約是2%,紐約、倫敦大約是4%。
假使房價不變的情形下,台北的租金提升之後,最大的受害者會是誰?
是投資客?還是置產族群?
不,最大的受害者會是只能仰賴租屋維生的那群辛苦人。
原本1萬5台幣還可以住間小套房的,會被趕到蝸居裡面。
因為原本花3萬住兩房的,現在只能住小套房了。
這個例子要看哪?看香港就好,最實際也最怵目驚心。

#房價高是問題嗎
當然,房價高一定是問題;不過,薪資低才是最主要的因素。
然而,要處理高房價容易,要振興低薪資這件是卻困難。所以,政府近年只好一直在壓抑房價上著手。
當然,成效如何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了。
然而,任何壓抑房價成長的政策都會帶來其他的問題;措施愈重、問題也愈大:

譬如說,稅制變動的時候,有無辜的族群會被影響:房屋稅重都更難行
譬如說,交易量減少的時候,稅收會受到影響:土增稅YOY減幅達1成8
身為政府,是不可能永遠滿足所有人的期待。
尤其是當有一群人的期待是要每坪10萬元住進台北市中心的時候。

#自住跟投資不可分
很多人都說,「自住沒差啦!」但除非你家財萬貫,否則還真的是有差。
單單以金錢的角度來看,租屋不必負擔地價稅、房屋稅、土增稅、契稅...等等,
還可以申報所得稅扣除,再加上台灣的租金報酬率低,租屋不啻是個好選擇。
然而,加進情感面的話,能自主裝潢、老有所終,還真是租屋沒辦法給予的安定感。

不過,這樣想想好了,如果你買進一棟房子,已經預期十年後處分時會虧兩成好了,你還會買嗎?
我想,絕大多數的人是不會。
至少老黑不會,我確信XDDD

#時機點很重要
我覺得作者傳遞了一個很重要概念是「時機點」。
年輕時,置產要注重「投資性」,所以他30出頭時沒在台北買房子。
然而,退休後,置產則注重「實用性」,所以他在自己認為最便利的地方買房子。
如果倒過來看,年輕時就注重實用性而買在高雄,
年邁時賣掉後,反而因為沒有增值而到其他也買不起房子的話,這筆「投資」可說是沒有其價值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usan1208 的頭像
    liusan1208

    向太陽揮揮手

    liusan12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